7003全讯白菜网


中大(天津)集团有限公司
中大首页 > 行业动态 > 一路向前,平凡世界里的不凡路——记中大合作伙伴黄教授
2024-03-09

一路向前,平凡世界里的不凡路——记中大合作伙伴黄教授

分享到:

  从1983年大学毕业,被志愿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扎根西北,献身农业;再到2003年因缘际会前往北京,转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致力于教学与科研工作。41年的职业生涯,14,965个白日黑夜,从西北到首都,从国内到国外,从高原到平地,黄占斌在用脚实地丈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在用手播撒着钻研出的科研想法与成果。可以说,勤奋与坚韧、无私与奉献,贯穿了黄占斌教授的职业生涯。

640

扎根西北

平凡岁月里的不平凡人生

  《平凡的世界》里,在矿坑里工作了一天的孙少平,爬上对面的山坡,遥遥指着他曾工作过的地方,说道:“当我的巴特农神庙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从这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他的辉煌。”路遥笔下,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孙少平,用他的坚韧与毅力诠释着热血男儿奋斗的一生。那是国内迎来改革开放,百花齐放、万象更新的八十年代,纵然大街上放眼望去仍然还是“蓝与灰的海洋”,但朝阳的因子却开始在无数“孙少平”们的血液中策马奔腾,从陕西省武功县一个农民家庭走出来的大学生黄占斌,正是其中一员。

  1983年,从西北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毕业的黄占斌,被自愿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从此扎根在陕西杨凌这个西北地、献身科研长达20余年。凭借着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般的无畏,原本在所里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黄占斌,抓住其后参加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考察队之机,在此后多年的科研实践里,深入到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山西和河南等7省60多个县区,进行以大农业为主的综合考察科研工作。其后,在水保所改革中,能力突出的黄占斌更是决定放弃留在所里任办公室主任的机会,坚决调到生态研究室,专注于黄土高原地区旱地农业生态与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展工作。并先后跟随作物抗旱生理生态专家张锡梅进行作物抗逆实验研究,以及参加唐克丽研究员主持的陕西神木生态考察和神木综合实验基地的农业研究工作。

640 (1)

  在这期间,黄占斌凭借顽强的毅力与闯劲,在职攻下博士学位,师从国内知名的作物生理专家山仑院士,最终正式在作物水分生理生态研究团队中稳定下来。

  1994年,受中国科学院土壤侵蚀和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黄占斌前往以色列,在农业研究组织(ARO)水土研究所进行了为期40天的学习和访问;1997年,又再次凭借中以农业科技合作团队中方首席科学家身份前往以色列水土所,经过半年时间的野外和室内试验,黄占斌发表了其学术生涯中第一篇SCI索引的英文学术论文,顺利建立起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与以色列节水农业研究的国际纽带。其后,黄占斌又先后前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意大利国际大学等开展访问和合作研究。

  也正是在这20多年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黄占斌汲取到了国内外先进的大农业理论知识,并基于多年来对黄土高原60多个县的实地考察和多点定位试验,最终正式提出了我国黄土高原种植业分区及西北旱地农业建设方针,并建立起黄土高原不同农田模式化栽培技术体系。其8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被教育部提名为“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2)”,“半干旱地区作物对有限水分高效利用的原理与技术”荣获“2004年科技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5)”。

 640 (2)

转战北京

桃李芬芳结硕果

  正是2003年,因工作调动,黄占斌以人才引进的方式从陕西来到北京,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担任教研室主任,并创办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其间,组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全国6个矿业类学校的老师编写《环境生物学》教材,正式出版《环境材料学》教材;在科研上,创新提出农用保水剂作用原理理论,丰富腐植酸作用理论体系;担任硕、博导师。2017年,黄占斌因教学成绩优异,获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优秀党员和“北京市西城区优秀科技教师”等称号。

  “上山张嘴,下山蹲腿”,是黄占斌从学生时代就深刻明白的道理。意思是说,学生们外出采风实践,上了山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勤学勤问;下了山真刀真枪下地干活的时候要勤练勤钻研。等到黄占斌成为老师,他也开始把这一些多年来的经验心得向学生们言传身教。

  在学校任职的20多年时间,带学生们去各地实地考察是常有的事。就在去年5月份,已经62岁的黄占斌仍然坚持带着自己的学生前往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冒着严寒与缺氧的极端天气,奔赴果洛州玛沁县矿区开展考察和科发工作。矿区在1年前已正式完成停产闭矿,后续需要按照政府要求全面完成矿山内的生态修复。而黄占斌和学生的课题任务,正是针对缺土问题要把矿渣改造成种植基质,将矿坑修复成近似于天然植被,而这需要解决高海拔低温缺氧、冻融侵蚀、水土流失严重等诸多矿区土壤所存在的问题,其难度几乎于“在石头上长草”。然而,在黄占斌和学生的努力下,通过实验室内的一次次研发调配,并经过北京——青海来回10余次的反复适配验证,基质配方最终适用于高寒矿区,阶段性修复目标现得以实现。

640 (3)

  开展矿区生态修复工作中退化土壤(如盐碱地、酸化地等)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再生水利用,尤其是针对矿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以腐植酸和保水剂为核心的生态修复技术及产品研发,是黄占斌近些年来的科研重点。黄占斌在科研路上获省部级以上奖 10 多项, 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其中SCI索引50多篇。但他善于合作、甘当绿叶、乐于奉献,2017年,黄占斌研制的土壤重金属铅镉钝化修复剂,分别降低玉米和大豆秸秆对土壤重金属铅和镉的吸收含量达80%和50%。其“富钾、腐植酸保水剂的研制与应用”技术荣获“2006年广东省东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1)”。

640 (4)

  从一个农村娃儿,到村子里走出来的令人骄傲的大学生,再一步一个脚印,在日复一日、脚踏实地的工作中,成长为一名旱作节水生理生态与土壤修复方面的知名专家,黄占斌始终保持着陕西汉子“孙少平”般的闯劲儿与勤奋,也正是这股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奋斗精神,使他得以在向往不平凡中走出平凡,又归于平凡。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曾说:“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句话想必用在黄占斌身上,亦不为过。

640 (5)

展望未来

让成果服务社会

  大学是一座象牙塔,身处校园的大学老师们往往能够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功底,在课堂上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在课下探索完成自己的科研工作。但很多时候,大部分老师都往往忽略了服务社会这一层面。在黄占斌看来,服务社会需要打开思路,努力让研究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此,他积极参加相关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工作,担任中国煤炭协会、农业部农技推广协会、中国腐植酸协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和中国环境学会等相关委员会副主任或委员,是2018年担任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以来,黄占斌积极倡导政府机构与科研院所、企业和宣传部门的四位一体合作,在重金属、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和盐碱地、酸化地等退化土壤改良等方面开展多方位的企业和项目技术服务;同时,担任科技部、基金委、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和北京市等省项目、成果评审和绩效评估专家。在土壤修复行业和生态修复领域享有较高的影响力。

  近年来,黄占斌在完成国家和省级纵向科研项目外,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和社会投资的横向科研工作,让研究生的论文工作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积极推荐和协助青年教师与企业的项目合作。用他的话说,年轻的时候要讲奋斗,年老的时候要讲情怀,做好传帮带是他目前最重要的心愿。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一路向前 平凡世界里的不凡路——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学院教授 黄占斌》/张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